你的位置:香港财盛证券_期货配资软件_专业配资推荐_股票配资炒股公司 > 股票配资炒股公司 > 股市配资 港股生物科技指数低于大盘 医疗行业IPO发行、融资规模走低

股票配资炒股公司
股市配资 港股生物科技指数低于大盘 医疗行业IPO发行、融资规模走低
发布日期:2024-08-13 11:47    点击次数:178

  “2018年之后股市配资,新经济发展加速,在整个港股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上都有比较好的体现,特别是包括生物科技在内的新兴行业迎来快速突破。不过,从2022年至今港股医疗健康IPO情况来看,发行规模、融资规模、发行比例都较低,可以说,目前市场还是属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环节。”中信证券投行医疗组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刘晓岚在9月27日举行的2023第二届新投资博览会暨第十七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上指出。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公司,这一规则允许企业在实现收入和盈利前上市,带动整个生命科学板块步入快车道,而这些公司被业内称为“18A”公司,2023年,港股18A迎来开板第五年,累计上市公司已达到81家。

  但在经历了热潮和追捧后,目前无论从IPO还是港股生物科技指数来看,行业都在趋冷。医疗行业未来何去何从?

  IPO发行规模、融资规模走低,生物科技指数低于大盘

  “我们对2010-2022年港股医疗行业IPO情况做了复盘,可以看到,在2010年到2013年期间,是主要以大央企、大国企为主的IPO的发行市场,上市的家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融资规模并不小;此后的2014年-2017年期间,一些地方国企和一些大型民企走向了IPO,上市数量比较温和,融资规模也相对较为温和。” 刘晓岚介绍。

  “2018年之后,新经济发展加速,在整个港股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上都有比较好的体现,特别是包括互联网、生物科技,新消费、物流管理、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突破。”刘晓岚表示。

  不过,刘晓岚也指出,从2022年至今,港股医疗健康IPO情况来看,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发行规模、融资规模都很低,超过1亿美金的凤毛麟角;第二个是发行比例也较低,也就是说,即使企业在港股成功IPO的情况下,也没有拿到足够的钱。

  “可以说,目前市场还是属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环节。”刘晓岚认为。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则从二级市场进行总结,他指出,2021年的6月之前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和科创生物医药指数都是远远高于大盘的。但此后,这两个反映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整体表现的指数就开始一路下降,目前低于恒生指数和科创50指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毛化指出,有多方面因素。

  “首先,大的方面来说,受到整个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影响,此外,行业在后疫情时代,没有找到一个像mRNA或者IVD这样的大品种,能够促进这个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毛化认为。

  此外,毛化也指出,生物科技公司还存在商业化造血能力相对不足、企业的研发资产相对较同质化等情况,各因素叠加造成了目前整体指数的波动情况。

  细胞、基因疗法、AI等赛道仍处于投融资早期阶段

  医疗行业何去何从?

  “我们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 AI机器直接去预测这两个指数的走势,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好的现象。首先,2023年上半年,全球及中国医药投融资状况逐渐边际转暖,尤其是2023年第二季度投融资金额有大幅增长,有望带动二级市场表现。”毛化指出。

  “第二,从二级市场看,我们看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港股18A公司开始活跃起来。”毛化说。

  细分赛道方面,在9月27日发布的《2023年港股18A&科创板生物科技行业发展蓝皮书》中对已上市的18A 和科创板生物科技做了全景分析。

  毛化介绍:“上市公司主营为小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器械领域中介入器械这三个领域的上市公司占比较大,而这三个领域也是目前国产替代做的比较好的领域。”

  “第二个赛道,包括疫苗、IVD、糖尿病慢病管理等属于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类型,这也是跟我们国家对于疾病的早诊早筛,重视病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密切相关。”毛化指出。

  “第三大类是相对来说的新技术,例如细胞、基因疗法、AI相关企业,这类公司相对来说,在一级市场都属于融资的早中期阶段,此外,很多公司目前在收费、医保上面还没有完全走通,所以说目前占比还比较小。”毛化解释。

  不过毛化也指出,希望下一步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多医疗新技术跟AI相关公司能够走向我们的资本市场。

  会上,多位专家指出股市配资,目前生物医药行业虽然有新的步调,但不会停止发展,未来可期。



Powered by 香港财盛证券_期货配资软件_专业配资推荐_股票配资炒股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